最近很多學生來上生涯規劃,發現學生來的時候帶著困惑,也怕自己的困惑找不到答案,於是楊JO想要寫給萌生尋求協助的你們,也分享楊JO這一路的心得。
人生的任務在於判斷你有什麼天賦,接著決定如何運用那天賦。
Rachelle Disbennett, Lee
許多學生來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問我要怎麼辦?有些是有兩或三個選項,不知道要怎麼選,問我應該要怎麼辦?其實,這些問題,楊JO以前都有過,在我念心理學研究所之前。
楊JO是念心理諮商畢業的,固然知道心理諮商可以帶給個案多少東西,心理諮商的限制在哪裡。
我也是一位教師,在學校教生涯規劃以後發現,非常多的人其實沒有認真想過自已的人生,更多人在社會打滾了三四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以後才開始認真的問:這是我要的嗎?我到底要什麼?為什麼我這麼的不快樂?那我到底想要怎樣?
有些學生來之前很焦慮,其實如果是這樣,我會建議他先去心理諮商,諮商師一定會很有耐心的聽你講,因為通常這種學生會有情緒上的問題需要先處理。「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楊JO以前在生涯規劃上完全沒有想法,因為長在一個爸媽很保護的家庭,爸媽有對兒女「希望的樣子」,而楊JO在念大學以前就是「努力地念書」,找工作的時候就是依照爸媽所建議的「當英文老師」,因為很不錯。我一路這樣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知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我很開心,但是卻沒有辦法不去面對事實:我其實快樂不起來。學生喜歡上我的課那種開心只有維持一下子,沒有辦法點燃我的生命,我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爸媽期待我去考正式老師,但是我知道我在逃避,我還去報名,但是真正到考試那天又沒有出現,然後說服自已很多考試其實沒有那麼優所以不要去(北部太遙遠、南部太熱),這樣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自己得了憂鬱症,才躲進心理學研究所裡面把一切搞清楚。
自己在心理學研究所之前,完全沒有做過心理諮商跟生涯規劃這種東西,會想要做這個,是因為發現了現在的市場中,一對一的課程很難找,我當初就是找不到自己又很需要,所以後來索性就自己去摸索。如果你想要建議,找心理諮商師可能會有問題。心理諮商師的工作像是一面鏡子,你找心理諮商師就像是在照鏡子,有些人很偏執,這種人看不見自己是什麼模樣,可能需要花大把的鈔票跟時間,才有可能把自己搞清楚。如果要建議需要找一位教練,但是這位教練需要有生涯規劃的相關背景以外,還要有心理學的背景才行,否則很多東西根本給出建議完全只是憑藉自己的經驗,況且學生身上有些東西可能需要先被處理,教練如果沒有心理學背景可能會忽略,所以那個時候我壓根找不到。
老實說將我自已所經歷、所學的濃縮成四個小時真的有點太短,其實每次時間都有點緊湊,我必須要在四個小時之內找到學生的焦點跟天賦,然後給予建議,所以有些時候沒有辦法聽學生講太多(有的學生問題來自於家庭,必須要自己花時間去找心理諮商師,將這部分處理好,諸如此類的。),因為我自己的經歷與學歷,所以我知道從哪裡著手,我需要什麼資料,有些學生會覺得我好像沒有心情要聽他說?其實真的不是這樣。
還有,訂價位的時候我的朋友一直覺得我把這種東西賣的太便宜了,坊間一大堆隨便都要上萬的(沒辦法,心理學的東西就是貴,沒有別的)。我當時有考慮要參考心理諮商的價錢一個小時1600元,但是因為要服務遠來的學生,他們還要花住宿費的關係,所以後來就一個小時1000元。楊JO自己花了六年、數十萬元的研究所費用才將自己搞清楚,所以就算是學生花一年時間做心理諮商,每個禮拜固定一次1600元,我還是覺得超便宜的。我是覺得花點錢把自已的大方向搞清楚,很重要,否則一直往錯誤的方向去,實在很不智。
最後,就是學生一直想要知道的,這四個小時能得到什麼:
1.你的天賦
2.你適合的工作與適合走的領域(有些人可以直接給職業,有些人則是領域)
3.你在職業選擇上應該注意的事項
4.你自身應該要處理的事項
5.你獨特的問題(如果來之前有需要老師幫忙找答案的問題)
6.你未來應該要努力的方向與準備
活出天賦,你必先認識自己是誰。有時候這部分很花時間,但你必須要捨得。因為唯有走到天賦的路上,你才能活的實在且精彩。By 楊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