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憂旅店的投書問的是:「做個流浪者,真的可以找到自己嗎?」

 

台灣越來越多的旅行者在環遊世界的時候建立粉絲專頁、寫部落格,回國以後出書、演講分享心得;好像這樣繞一圈以後找回自己了,還可以以此為業,更多的讀者在追蹤與關心這些旅行者的時候,好像也跟著找到了自己一樣;有部分的讀者也因此開始計畫自己的旅行,打算開啟一趟流浪計畫,也要去「找自己」。
把焦點轉到網路上的文章,只要輸入關鍵字「找自己」,好像跟「出走」、「旅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似的,一大堆部落客都寫著「愛自己」、「去旅行」等文章,儼然旅行好像已經跟找到自己劃上等號?曾經有幾個學生對我說過:「老師,我也想要去流浪找自己,你覺得呢?」

兩個旅人走一樣的行程規劃一樣的路線,但是
感受不相同、敏銳度不相同、取景不相同、注重點也不相同,
卻從來沒有懷疑過所謂的不同源自於哪裡,這樣你覺得會找到自己?當真相信?

楊JO跟自己的另一半Amos因為熱愛旅行而認識,後來知道他跑去環世界一圈,印象非常深刻曾經問過他:「你帶著對人生的困惑出走,那你回來的時候有找到人生的解答嗎?」他的回答是:「沒有,但是我找到了你。」(ps題外話:雖然屬實,但是我還是嚴重懷疑這根本是出自撩妹語錄之類的用語,哈哈。);我相信應該有很多人因為在人生中卡關,所以需要出去流浪找自己,它可能是人生重要的轉折,可能是人生巨大的挫折,也可能是人生不想面對的曲折,更有可能是人生關於失去的幻滅夭折。但找自己有這麼簡單嗎?

 

找自己有這麼簡單嗎?恐怕沒有。

 

楊JO曾經有過一個十年,像足了工作狂,但不定時就會需要刷張機票飛出去,因為要逃離忙碌生活的必要,因為感覺到自己沒有空間可以喘息,所以遠走。需要飛到地球任何一個遠離台灣的角落,去憶起自己的曾經,去贖回自己典當給盲目的忙碌,去尋找在忙碌工作底下已經被淹沒的,那個自己。我在左岸喝咖啡,在黃金海岸發呆,在比利時廣場曬太陽,在峇里島夜店狂歡。在背起行囊出走的時刻裡貼近自己所求,在短暫的五天、十天、半個月甚是ㄧ個月或三個月裡,才能提醒自己原來自己還在,才能心甘情願的回到現實中繼續忙碌的工作、忙碌的活著、忙碌的呼吸。
問我找到自己了嗎?答案是:「沒有。沒有這麼簡單。」

 

所以旅行根本沒有辦法找到自己是嗎?

 

背起行囊的美妙,不單單只是欣賞美麗風景、逛古蹟博物館、購買紀念品,而是在出走的過程當中企圖找尋自我,在逃離的時候可以暫時放下,在異地漂泊中看見種種的可能性。飛越無數次的國際換日線,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斷的轉換。足跡,寫下了章節,也見證了生命。出走,是因為血液裡餵養了自由,心中私藏著夢想。與其說旅行可以或不可以找到自己,不如說旅行是一種照見,照見自己真實的模樣,照見自己的靈魂深處。有些旅人在旅行當中保持高度自覺,也不斷地發現自己與別人的相異與相同,藉由旅行中的小小事件去思考其中或背後的觀點,分析自己的價值觀從何而來,藉由外在的世界反映內心的世界,這種旅人是有可能會找到自己的。但話又說回來,有這種功力的旅人,其實也不用藉由出走,只需要藉由平日生活就可以找到自己了。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旅行要尋找的不是新景點,而是新觀點。」by 普魯斯特

 

「做個流浪者,真的可以找到自己嗎?」
流浪只是一種方式,如果你沒能保持高度自覺,依舊很難找到自己。但是旅行,會讓人看見更多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有可能會讓人見識更多、思考更多、體會更多,對於找自己,也不是全然沒有幫助的。祝福每一位旅人,都能有精彩的旅程。

#解憂旅店,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