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pic id=3733 w= h= float=none]
這個禮拜解憂旅店投書者超可愛的,用客運套票來當信紙~看到嘴角瞬間都微笑起來。投書者說到自己本身唸社工系,這是一個助人的工作,但自己與班上同學其實本身都帶著自己的議題,應該要如何「完整自己、愛自己」再去幫助別人?
首先,我必須要讚美一下我們的投書者。
第一,他/她(其實我不知道是男生還是女生?)投入了助人領域,而且選擇的是「社工師」。基本上我個人對於社工師與護理師是非常敬佩的,因為我們國內這兩個職業必須付出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還必須要照顧許多人的心理與現實層面問題,薪水也沒有與付出成正比。第二,一位有自覺必須要先完整自己的社工師,日後一定是一位好的助人者,會這樣說是因為我看過許多的助人者(不只社工師,還有心理師),每天庸庸碌碌忙著處理他人的議題,卻一直沒有照顧好自己的,這可是會造成案主更大的問題,以專業術語來說叫做「移情」、「反移情」。講白一點如果以感冒來比喻,那大概就是交叉感染的概念,有點慘。
在回答投書者的問題以前,我想到了我寫了六年的部落格,是為了要自我療癒,當時候有很多格友因為自身的問題來留言,千奇百怪的症頭都有,我記得當時候有一位留言問了很類似的問題,或許也可以參考一下當時寫的文章:「諮詢師/心理師應當如何自處?」

每個人都說要愛自己,可是這個概念好模糊,怎樣才叫做愛自己?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就是愛自己了嗎?
那每個人就是想怎樣就怎樣,這樣每個人都愛自己?難道不用顧慮到別人的感覺嗎?

怎樣才叫做愛自己?多年前我有一位學生,想怎樣就怎樣,爸媽要求他洗澡他就看電視,要求他看書他就打手遊,然後告訴他爸媽說我們老師說人要愛自己,所以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必須要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這是愛自己嗎?我想很多人都會直接告訴我這不是叫做愛自己。但是現今你只要google愛自己,網路上有一大堆的文章,很多都是有類似的歸結,無非就是:不要指責、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負責、不要比較等等。連知名律師呂秋遠的愛自己也是:呂秋遠告訴廣大的女性,什麼叫做愛自己。

我們今天不來談論「坊間的」愛自己,我們來談「專業的」愛自己!
什麼是「坊間的」愛自己?話說楊Jo在大學時期自己書架上只有兩類書,一個是外語學習,一種是心理勵志。那時候其實就已經對心理學有興趣?(正確說應該是有需要),但在進入心理研究所之前,我一直在看「坊間的」愛自己,這些紙上方法我都試過,但都只是很表面的東西,根本沒有解決或改變我的問題。今天剛好是社工系的同學來提問,我們就來談談「專業的」愛自己,也就是我在念完心理研究所以後自己摸索、自己所用的方法。

「愛自己、完整自己」這個議題,如果要開課,我可以上一個學年,也就是開上下兩個學期的課,因為這門功課實在太重要也太巨大了。今天因為時間與篇幅有限,我就直接點最重要的那個部分。要強調可以開上下學期的課是想要告訴現在正在看文章的你/妳,這是一個長期的功課,不是你今天看完文章以後關掉網頁就懂的愛自己,愛自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與時間,你可能看完文章只知道方法,但需要努力去實踐。

第一、在愛自己以前,你要能夠「真正的」瞭解自己。
第二、不是所謂「對自己好一點」、「不要指責」、「不要比較」等等坊間的說法,
            說穿了只有一個重點,叫做「正確對待自己」。

如果第一部分沒有做好,不可能有第二成立。也就是說坊間一堆方法都沒有建立在「真正了解」之前,所以所謂的愛自己都只是表面的行為而已,得不到什麼真正的幸福快樂可言。再者,這篇文章的「完整自己」我用的英文字是 embrace而不是complete,因為我們自己本身每一個人都不完整,但這些不完整就已經是完整的自己了,所以我用擁抱的概念來註解,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擁抱不完整的自己,恭喜!那你就是完整自己了。

想要「真正」了解自己應該要怎麼做?做些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你必須要「做紀錄」,而「情緒」是你最好的老師。

楊Jo寫部落格長達六年,目的是為了紀錄自己的心路歷程與情緒(通常我是不會寫發生了什麼事,我只寫感受)。那個階段的我有些朋友,會follow我的部落格,如果發現我的情緒有點低落,就會來關心我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實說我知道是關心,但是我並不想要解釋,我寫部落格不是在抒發,我寫部落格是想要了解我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情緒,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回頭去檢視當初的那些自己,為什麼用這樣的想法思維,遇到事件的時候我的角度為什麼會從這邊而不是那邊切入,我所在意所生氣的點到底是為什麼。

有些人告訴我過去的讓他過去不要回頭看,但我說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地回頭看,很難會有重生的機會。
回頭看不是為了要沈溺在過去的情緒裡面,而是你要從情緒當中去抽絲剝繭,看見自己是哪裡被情緒拉扯且動彈不得。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建議每一位真正「痛定思痛不快樂的人」、「想要愛自己的人」、「脫離不了創傷的人」,一定要紀錄自己。你可以不用像我一樣寫部落格,但是你必須要紀錄,尤其是開心與生氣的情緒,當你累積到一定的量,你會開始歸納,然後你會看見原來自己是這樣啊!舉例來說,我在紀錄了不知道多少的生氣情緒以後發現我大部分都是在生自己的氣,沒有「更早」出門遇到塞車(突發狀況),所以遲到了我生氣、一份報告明明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因為有「臨時突發狀況」要處理所以沒有辦法我也生氣。有些人會說這哪有什麼,我也會啊。不,對一個「本性很隨性」的我來說,這事情很大條。我在記錄自己開心的那些情緒發現,我是一個相當隨性、喜歡隨性的人,我在旅行的時候拿著地圖一直找不到旅館,就一直繞,我一點都不在意,還覺得很爽因為我可以走很多不一樣的路,反正剛到一個城市多探險一下不是很好玩嗎?但是我當時的旅伴很不爽就生氣了。我在一天早晨「臨時起意」(突發狀況)要自己去喝咖啡就覺得心情爆好的,完全計畫外的越是開心。當我累積到一定的「證明」以後(我看見自己對突發狀況的情緒反應),我發現我的問題大了:「我是一個『本性隨性』的人,但被塑造成『活得正確』的人」。試問:這種人怎麼會活得快樂呢?

你想要愛自己嗎?那我真心的建議你,一定要觀察到夠多的你自己,再來談怎麼愛自己。如果你正好唸的是心理系或社工系相關,我還會更建議你,好好找到夥伴,互相幫忙。我的研究所好朋友一路走來十年了,至今我們仍不定時會一起討論自己發現的那個自己,更有時候會互相揭發我們發現對方沒有發現的那個自己。情緒,是你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好好的研究它,因為我們每個人對同樣事件的發生會有不一樣的情緒,這裡面是有功課的,端看你有沒有夠自覺,並且能夠在處理好情緒以後好好的去分析自己。

今天只是舉了一小部分的自己當成例子,其實要完成第一部分就已經非常不簡單了,當然第二個部分的「正確對待自己」更是要方法的。以上述的那個部分就開始進入了根源問題,一個本性隨性的人被塑造成要活的正確,這應該要怎麼解套?除了去探究問題來源以外,如何平衡自己與訓練,才是「愛自己」最大的挑戰,絕對不是坊間說的那些「對自己好一點」、「不要指責」、「停止比較」啥鬼的。如果投書者日後累績到一定的「證據」發現了自己「愛自己」真正的問題,歡迎來信給楊Jo,或許我們可以交換一些心得。亦或者,等記錄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可以找心理諮商師一起討論,我相信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今天解憂旅店很開心能夠回答社工系同學的問題,我相信這世界上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疑問,
我們台灣的社工師們如此用心想處理自己的議題,日後一定會有更多人接受你們幫助的時候也跟你們學習^^。
祝福每一位勇敢面對自己議題的旅行者,獲致真正的幸福,解憂旅店,我們下次見~